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端午节起源的问题(端午节的起源简短30个字)。以下是边肖对这个问题的总结。让我们看一看。
一、端午节的由来
(相关资料图)
一、端午节的来历1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,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,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。
2、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
3、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,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"风尚,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,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。
4、“端”字有“初始”的意思,因此“端五”就是“初五”。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“午”月,因此“端五”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“端午”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初五为五月单五,盖端字之转音也。”
5、在湖北、湖南、贵州、四川一带,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。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。
二、端午节的习俗
1、在远古时代,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,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;时至今日,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。
2、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,应属西汉的“枭羹”。《史记》“孝武本纪”注引如淳言:“汉使东郡送枭,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。以恶鸟,故食之”。锉是端午的主角-粽子,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。一直要到晋朝,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。
3、饮蒲酒、雄黄、朱砂酒,以酒洒喷。明冯应京《月令广义》:“五日用朱砂酒,辟邪解毒,用酒染额胸手足心,无会虺(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)蛇之患。又以洒墙壁门窗,以避毒虫。”此俗流传较广。
4、挂艾草、菖蒲、榕枝。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、菖蒲(蒲剑)或石榴、胡蒜,通常将艾、榕、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,然后插或悬在门上。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,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,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“百阴之气”,叶片呈剑型,插在门口可以避邪。
5、香包,香包又叫香袋、香囊、荷包等,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,有用碎布缝成的,内装香料(用中草药白芷、川芎、芩草、排草、山奈、甘松、高本行制成)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。
6、躲端午,时端午节习俗,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。简称“躲午”,亦称“躲端五”。俗以五月、五月五日为恶月、恶日,诸事多需避忌,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。
扩展资料
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,达二十多个,堪称节日别名之最。如有端五节、端阳节、重五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、夏节、五月节、菖节、蒲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、屈原日、浴兰节、午日节、女儿节、地腊节、诗人节、龙日、午日、灯节、五蛋节等。
二。端午节的由来
三。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?
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:1、纪念屈原;2、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;3、纪念孝女曹娥。1、纪念屈原: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,因主张政治改革,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,遭到排挤和流放,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,屈原悲愤难耐,跳入汨罗江,以身殉国,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,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。
2、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:相传春秋时期,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军杀入楚国首都,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,报杀父杀兄之仇。后又带领吴军灭越国,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,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,夫差不听。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,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,令其自杀。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:“我死后,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。”吴王夫差听后大怒,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。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,便在这一天包粽子、赛龙舟。
3、纪念孝女曹娥:相传东汉上虞人,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,曹娥寻找多日后,仍未找到其父,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,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,几天后,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。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,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。
四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几种说法
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。现将主要说法归纳如下:
1。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;2.端午节起源于龙舟节;3.端午节起源于夏至;4.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论;5.端午节起源于人们祈求“男女共构精气,改变万物”的“成人节”[S2/]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逐一说说上面的说法。
首先,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
这种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吴郡《梁代续齐和年谱》和北周《荆楚隋年谱》。
相传屈原政治失败,楚王昏庸,新王继位,楚国灭亡,楚国的杜莹被秦军攻破后,跳入汨罗江,在楚国自杀,死后被恶龙所困。为了纪念他,世人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在水中投掷五色粽子来驱赶恶龙。
这种说法流传最广,为公众所熟知。我的家乡在内蒙古东北部,可以算是广义的东北。在东北,大家基本都相信这个说法。小时候从父母和孩子那里知道这个说法。包括后来上学,也是我从老师和书上学到的。尤其是屈原跳江前的那句天下名言:“天下皆浊,我独一人。当所有人都醉了,我一个人醒来,于是我就释怀了。|"
另一种说法是:
据说屈原跳进了汨罗江,人们立即划船去救屈原。小船一路划到洞庭湖,却不见屈原的尸体。当时下着雨,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里。当人们得知他们打捞的是一位贤臣——屈大夫时,又冒雨冲出,划进了茫茫洞庭湖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在河上划船,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端午节吃粽子、赛龙舟都是与纪念屈原有关的活动。
二、端午节源于龙舟节
这个说法出自闻一多的《端午考》和《端午历史教育》。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“龙”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。他的主要理由如下:
(1)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,吃粽子和赛跑,都与龙有关。粽子扔到水里经常被蚊龙偷走,而龙舟是用来赛船的。
(2)轮渡比赛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为深厚,此外,吴越人仍有“以龙为龙”的习俗在不断纹身。
(3)古代五月初五用“彩丝扎臂”的民俗,应该是“如龙之子”纹身习俗的遗迹。
当然,古往今来,许多学者或历史学家对端午节的起源进行了各种考古论证。有各种各样的理论,闻一多先生的理论就是其中之一。
三。端午节起源于夏至
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南北朝梁宗八编的《荆楚年谱》。原文记载:“夏至节吃粽子”,但之前的五月五日习俗中并没有提到吃粽子。所以在南北朝时期,端午节不是指五月初五,而是指“午”的夏至节。关于赛渡,隋代杜太清所著《玉烛集》将划龙舟列为夏至的娱乐活动。
四。龙舟节起源于毒月这一邪恶的日子
先秦时期,老百姓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,五日是凶日。《吕氏春秋》中“仲夏节”一章规定,五月节欲斋戒。而孟尝君,这位在《孟尝君史记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,出生于5月5日。他爸求他妈不要生他,以为“五月生孩子的人会比父母好。”《风俗通》中的遗失篇,“俗话说,五月五日生孩子,男害父,女害母”[S2/]。因此,在这一天,人们应该驱除毒药和邪灵。这一天,人们要沐浴木兰,挂艾叶,取彩丝,禁欲。
所以从上面的典故和文献来看,五月五日是毒月之邪日,是有一定出处的。不管是迷信还是虚假,这种说法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。但至今保存下来的挂艾草、挂彩丝的活动,仍在民间广为流传。我认为这是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更好方法。
五、端午节起源于人们祈求“男女成精,改变一切”的“成人节”
按照这种观点,端午节只是辟邪的手段之一,吃粽子和花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。其根本意义在于为粽子祈福。
这种说法也印证了在古代看待子女和繁衍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,也算是民间流行的一种说法。
我所知道的端午节:
1.端午节又称为端午、端阳、重阳节、中元节、夏节、五月节、菖蒲节、龙舟节、玉兰节、粽子节等。
2.我的家乡在内蒙古东北部,那里端午节的习俗是:①五月初四末去野外折柳枝,挖艾叶,花椒。这些东西准备好后,分别贴在大门、屋檐、窗户上,据说可以辟邪。等到过几天,艾蒿干了以后,晚上就可以点燃了,据说是驱虫。②端午节前几天,人们会去市场买芦苇叶、马立安(这是包粽子的“绳子”,也是一种植物)和糯米。购买后,他们将芦苇叶和马立安浸泡在水中几天。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包粽子,煮粽子,锅里会放一些鹅蛋煮粽子。传说吃了粽子煮的鹅蛋一年都不会生病,也算是人们对它关心的一种表现。③端午节前,大人会去市场买“葫芦挂件”(如下图所示),表达驱邪保平安的意思。
④这一天孩子们会在手腕和脚踝上戴上五颜六色的绳子,这也意味着驱邪。
以上是关于端午起源的问题(端午起源短30字)及相关问题的回答。希望关于端午起源的问题(端午起源短30字)对你有用!
关键词: 端午节